道德经新通解有感【道是宇宙统一场】
道是宇宙统一场
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是道,这是人所共知的,发扬民族文化的核心还是道。正像老子所言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道是文化的根基,由于有了道,才有了“三生万物”,才有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。因此,要发扬中华民族文化,道先必须找到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,找到了这个核心,把远古文化用现代语言,现代科学语言表述出来。只有这样才能让今天的科学家、今天的人类真正认识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,真正认识到中华古老文化的伟大,她的伟大在于超越现代科学。
过去由于人们误解古代经典,几千年来无数学者精心探索,结果把一个比现代科学更为科学的,更伟大的一个学科弄的迷信兮兮。而众多探索者也进入迷信状态,以至于今天的人们一听“道”便和求神、算命、骗子联系起来。这又使迷信圈之外的反对迷信者,成为新的反面的迷信者。“道”的本来面目反而被抛入深渊。
为此我们将古代的道学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,用现代科学概念来表述中国古代的道学,从而使道学成为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巨器。
“道”的本质
1、“道”是物质。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讲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”。既然有物混成,说明道是物质的,在“道”的里面有物生成。这是“道”的第一个性质。
2、“道”的状态是寂静深广的、独立的,它产生天地万物。《道德经》又讲“萧兮,廖兮,独立而不改,可为天地母。”这是说“道”是寂静的、深广的,它又是独立而不可改变的,可以认为它是使天地产生的母体。“道”充满宇宙,寂静深广不可限度,它是独立存在的,不同于天地万事万物,但它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源泉。
3、“道”是无形的,而具有一切形。“有形万物之始,无形万物之母。”道是无形的是指:道不是某一种或某千万种特定的形态,而是具有成就万事万物的一切条件的母体。古人所讲的无形是指:无一定的形,同时具备一切形的涵义。
4、“一阴一阳谓之道”。这是说道的变化产生了阴气和阳气,有了阴阳二气的变化才有了产生万物的条件,即道德规则。道本为零,不显任何极性,只有宇宙一物。但当零分离成有物之后,就产生了与这一物相反的一物,即正+负= 0,即大道为零,阴为负,阳为正。
大道产生的规律是:
负 - ← 0→ +正
由于大道生出了正与负,所以万事万物均有正负两个方面。如正负、阴阳、刚柔、清浊等等,万物无一不是如此。
5、“道”产生万物的过程。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、正确理解的课题。如果这个课题解释错了,整个的道学理论将随之而错,这个课题曾难倒了从老子时代之前之后的一切学者。他们只是照句搬抄而喻说,从没有指出什么是“道”,什么是一,什么是二,什么是三,以及为什么“道”可生一,如何生二,二如何生三,三又如何生万物的。懂得了这些问题就解决了宇宙的起源,万物的起源,乃至于人类的起源。到目前为止,这些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。无论是宗教界,还是科学界都没有很好地作出答案。今天我们就老子的这一原理与现代科学原理相结合来回答如上问题。
前面我们讲了“道”的五个性质,它的第一个性质是——“道”是物质的。正因为道是物质的,所以它能产生物质,所以才有“道生一”的说法,这个“一”是什么呢?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?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发现,回答这一问题已成为可能。
现代科学证明: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是原子,不同的原子形成不同的元素,由这些元素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知的物质世界。比元素大的形成分子,形成无机物,有机物,生命及更大的星球。这都是原子合成的。同时原子还可以细分,细分之后的粒子,也和原子、分子合成各种物质,以及构成太空及星球。原子细分之后,它的基本构造是原子核外层排列的电子群,而在原子核内则是由质子、中子组成,而质子和中子则是由夸克和胶子构成。夸克原来是变化了能量的反电子;胶子则是外负内正的电极能量,具有强核力。无论是原子、质子、中子、胶子,它们都是不同电极粒子,或正负电粒子的变形体。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:一切物质都是由电粒子组成,无论是正电还是负电。于是我们可以认定:所谓的“道生一”的这个“一”就是指电。而“一阴一阳谓之道”是说“道”生出来的“一”就是正负电子,正电子为阴,负电子为阳,一阴一阳谓之道,正是指这正负两极。
“一生二”。既然我们懂得了“道”所生的“一”是电,根据物理学原理,在电的周围存在磁场,有电就有磁,二者是同生同灭的物质,既然有了一个物质就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物质,这个物质就是磁,由电生了磁,这叫“一生二”。由于有了电,就有了一,又有了磁,就产生了二。根据物理学原理,有了磁场就产生力场,于是磁就产生了力,这就是“二生三”,“三生万物”。
千古之迷一旦揭开并使人信服都是非常难的。然而与伟人同行与当代最伟大的学者契合,可使无知者重视,可使有知者勉强认同。美国研究高能物理的卡普拉博士说:“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,中国哲学思想的‘道’,暗示着‘场’的概念,‘气’的概念与量子‘场’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。”(见《物理学之道》)……。爱因斯坦发现:“西方科学发展的基础是:‘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,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。’在我看来,……令人惊奇的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部都做出来了。”
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博士认为中国的“道”与量子的“场”有惊人的相似;而爱因斯坦则在后半生致力于寻找宇宙“统一场”。量子实际上是电子的行为,量子这个电子的行为正是在宇宙场中运动的,而爱因斯坦未完成的“统一场”则是电磁力三维立体统一场,这个场就是道的规则,这个场就是电子场、磁场、力场的统一场。因为有了电子场就有了磁与力两种场。无论是最小的粒子还是最大的天体都在这个场中运行,并都是这个场产生出来的,所以这个场就是道规则的本来意义。前面讲到的两个科学家已意识到了道与场的关系,其实老子的道的概念实际上是指宇宙的本源和现代的电磁力统一场。正是有了三维立体统一场,才有了电及其组成的一切微粒子、原子、分子乃至更大的天体,并同时产生了形成统一场粒子的磁场,及其组合运动的力场。于是就有了万事万物,无论是最小的粒子,还是宇宙天体,都是这个场的必然产物。
那么“三”是如何产生的万物呢?老子讲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在这里老子已指出:三生万物后,万物负阴而抱阳。首先我们已知万物都是靠电磁力的关系使之成为物的,万物负阴而抱阳是指万物的结构而言的。从原子看,原子内为正电荷,外为负电荷,这属于负为外,正为内,是负阴而抱阳,原子外层电子的排列有一个周期,它的周期排列是:
0 1 2 3 4 5 6 7 0
0+1+2+3±4-3-2-1 0
这里,我们可以看出,原子外层的排列一半为正,一半为负,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,即一半为阴,一半为阳,也可以作如下排列:
+1,+2,+3,+4,+5,+6,+7,+8
-7,-6,-5,-4,-3,-2,-1, 0
这个式子表明,对于一个原子外围的化学价排列,可以用一个正式和一个负式来表示它的价位关系,这也说明一阴一阳谓之道无非是一正一负,一阴一阳的关系。对于原子内部而言,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,据现代科学证明,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,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,而夸克原来是反电子,反电子组成了原子核。反电子呈正极,电子呈负极,外面的电子包围着内部的反电子,这叫负阴而抱阳。原子核与外层的电子靠正负电荷吸引着达到一定的平衡,不同的平衡形成不同的原子,即形成不同的元素。这种平衡是正负互相吸引而成的,这就是老子所讲的“冲气以为和”。另外,从元素周期表及化学中的物质组合规律看,不同元素的组合,也是根据核外电子正负价排列关系进行的,同样是正与负的相互吸引组合,这都是“冲气以为和”。易经中讲:冲是相互相反的事物关系,即阴极与阳极相冲,正反相冲。所谓冲,是指在一定能量下的运动,正是这种冲气使万物形成组合,从而生成了千奇百怪的事物,即万物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老子早已指出了万物产生发展的规律。
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样科学的经典巨著,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儿女莫大的福分。 |